当前位置: 首页 >> 精选案例 >> 第八章 治之大法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其下者引而竭之”案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其下者引而竭之”案一
来源:内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作者:内经网络课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12-01 15:45:30
核心提示:.

  吴姓妇人,起病已六七日,壮热头汗出,脉大,便闭,七日未行,身不发黄,胸不结,胸不胀满,唯满头剧痛,不言语,跟张瞳神不能瞬,人过其前亦不能辨,症颇危重。余曰: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燥热上冲,此《阳明篇》三急下证之第一证也。不速治,病不可为矣。

  于是遂书大承气场予之。大黄四钱、枳实三钱、川朴一钱、芒硝三钱,并嘱其家人速煎之,意一剂而愈。盖阳明燥气上冲巅顶,故头汗出,满头剧痛,神志不清,目不辨人,其势危在顷刻。今一剂而下,亦如釜底抽薪,泻去胃热,胃热一平,则上冲燥气因下无所继,随之俱下,故头目清明,病遂霍然。若非有宿食积滞,腹胀而痛,壮热谵语,必经数剂方能奏效,此缓急之所由分。是故无形之气与有形之积,宜加辨别,方不到临证恍然大悟也。

  按语  此乃阳明热盛、腑实内结,下不得通则热气冲上而头剧痛,当机立断釜底抽薪、峻下热结。

  《本草纲目医案探析》记载:吴巡检病不得溲,卧则微通,立则不能涓滴,遍用通利药不效。唐问其平日自制黑锡丹常服,因悟曰:此必结砂时,硫飞去,铅不死。铅砂入膀胱,卧则偏重,犹可溲;立则正塞水道,故不通。取金液丹三百粒,分为十服,煎瞿麦汤下。铅得硫气则化,累累水道下,病遂愈。(《本草纲目,石部第十一卷,石硫黄》)

  按语  金液丹,用硫黄炼成。硫乃纯阳之物,能化金、银、铜、铁、铅。再煎霍麦汤,利水通淋,使铅从尿排出。此正《内经》所谓“其在下者,引而竭之”的运用。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竹亭医案》记载:休宁孙远斋翁,六十四岁。素好酒喜面,纵啖厚味,脾土久亏。迩来脘腹胀痛,得食愈增。舌苔厚浊腻滞,大便三日不通。小溲短赤,出时热臭。脉息濡细,佥因气壅而兼湿食交阻也。急则治标,舒通法。(道光庚寅九月初八日诊)制香附二钱,莱菔子三钱,炒,枳实一钱半,槟榔一钱半,广木香六分,小青皮一钱,乌药一钱,猪苓一钱半,煎好去渣,人生白蜜六钱,冲。

  服后胀痛顿缓七八,转矢气始有。唯大便未解,小便仍如前。复诊:是症大便不通,明知非结粪也。因其湿阻气壅,酒湿厚昧填塞中焦,以致胀痛异常。加之误投温补,中宫之气愈壅愈滞,酿成溏粪,致令大便难,而小便热赤且臭也。必得大便一解,黏着之宿滞顿下,则腹中之胀痛尽彻也,当用制半夏、神曲、木香、莱菔子、赤苓、黑山栀、淡苁蓉、大腹绒、山楂肉、鸡内金等。服之,果然黏腻之粪早晚两次,胀痛顿失矣。继以冬术、薏仁、扁豆、木香、莱菔子、制半夏、赤苓、生谷芽、大腹绒、广白皮等,加鸡内金、砂仁末(冲)补脾运食。煎服五剂,调理收功。

首页
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师资力量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电子教案
课程设计
教学进度
精编课程
电子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成果
精编课件
视频资料
授课视频
相关视频
精选案例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五脏之象
第三章 血气精神
第四章 经脉之道
第五章 审察病机
第六章 病之形能
第七章 四诊参伍
第八章 治之大法
课后习题
模拟试题
交流园地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库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点击量